首页
信息中心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有偿征稿
申请助项资金
技术中心
进入热处理技术服务平台
制造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制造业动态

航天技术研究所高精度石英谐振陀螺:高端航天装备的“高度”和“精度”

工业强基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是工业发展的基石,是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质量、可靠性和升级换代的潜力,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的根本宗旨是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业“四基”(关键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的自主可控能力。上海自2016年启动工业强基工程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整机牵引”,开展重点领域“补短板”、强链补链“一条龙”“立柱架梁”等专项行动,突破一批国家亟需、长期制约工业发展的“四基”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标杆企业。小编将陆续发布本市工业强基典型案例。

随着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陀螺仪高精度、小型化、产品化的迫切需求,半球石英谐振陀螺和MEMS陀螺的研制正在逐渐打破国外在高端惯性产品应用领域的垄断。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研究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开展了高精度石英谐振陀螺数字控制电路系统和全角模式控制技术研究,已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精度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卫星控制系统、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及其配套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惯性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通过上海市工业强基专项“高精度石英谐振陀螺”的多年持续研发攻关,攻克了超高精度石英谐振陀螺及其惯性敏感器全自主研制的众多关键问题,突破了我国高端航天装备因技术封锁造成的产品断代的壁垒,打破了国外对高精度惯性技术和陀螺仪产品的封锁。

半球谐振陀螺姿基准系统

2017年1月在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上实现了国内该技术的首次应用,2018年5月在国家高分重大专项首颗高光谱长寿命卫星——高分5号卫星再次成功应用,并将在包括火星环绕探测器在内的后续10余个型号上应用。这些应用加深了整个国内惯性领域对于振动式陀螺的理解,肯定了谐振式陀螺在空间应用中的独特优势,促进了国内惯性领域对专业发展及应用的方向性审视和讨论,改变了业界对未来惯性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的认知和看法,推动了谐振式陀螺及其应用相关技术的上下游研究的热潮。截止目前,已完成在多个卫星中的应用,累计飞行时间超过50个月。填补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对我国航空航天、工程机械、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起到带动作用。

高精度谐振陀螺的出现,打破了国外振动陀螺技术对我国的封锁和垄断,成功地代替了液浮陀螺、动调陀螺在原卫星平台上的应用。通过升级换代,提升了新一代卫星平台系统的测量和控制精度,为众多高分对地观测任务的顺利立项、论证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