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上海市新材料行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
2018年上海市新材料行业实现总产值2559亿元,在上海市战略性新型产业八大类重点产品及相关服务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六大类新材料中,先进高分子材料1445.28亿元,高端金属结构材料568.22亿元,特种金属功能材料245.28亿元,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150.07亿元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40.46亿元,前沿新材料9.84亿元。
2、上海市首次开展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项目申报与评审
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之一,首年度开展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专项组织申报工作,主要支持符合年度指南的新材料产品首批次销售和应用。全市企业积极申报,共有22家通过区级初审,按照政策规定程序,经过严格评审, 13个项目获得专项支持,支持金额712万元,拉动新材料首批次销售5805.8万元,项目装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5.4亿元/年,为上海市新材料产品加快实现首批次销售,加快形成市场化突破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3、开展2019年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专题研究
为发挥好新材料产业政策的产业引导作用,开展2019年度新材料发展重点方向研究工作,在广泛征集本市新材料创新成果和产业化项目的基础上,聚焦信息技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及军民融合材料、节能环保及绿色化工材料、石墨烯应用和高温超导等重点应用和前沿领域,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本市新材料重点支持方向,编制完成了《2019年度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支持指南》和《2019年上海市工业强基专项(关键基础材料)重点方向》,为市政府进一步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积极推广国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开启保险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措施
2018年为促进新材料应用推广,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关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经宣贯组织,我市企业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英佛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新材料专家委员会评审,获得了首批次应用保险费用80%的补偿资助。同时积极开展国家首批次保险政策宣贯,并推荐上海优秀新材料产品进入下年度国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目录。
5、第二十届工博会首次举办新材料产业展新闻通气会
2018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首次召开新材料产业展新闻通气会,发布了工博会新材料展亮点活动和尖端产品,并介绍了《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试行)》等产业政策,以及上海新材料领域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现场回答《解放报》、《文汇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记者关于上海新材料产业现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参展产品特点及应用等问题,各路媒体后续还针对部分新材料产品进行了跟踪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6、市政府专题会研究?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项目
2018年12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项目,认为示范工程是高温超导产业化前的中试性质的示范线,要求各方加快稳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联合牵头筹建,该项目选址上海用电密度最高、负荷最大的徐汇区商务圈进行应用示范,全部采用自主可控技术,电缆长度、电缆结构、运行电流等多项指标为世界领先,建成后将为高温超导电缆在电网中的应用推广提供重要的验证平台,为高温超导电缆产业化奠定基础,下一步上海将在宝山区规划打造高温超导产业基地,加强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高温超导产业化。
7、上海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成立
上海化学工业区召开了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会上《上海化工区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扶持实施办法》正式发布,营造上海化工区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使之成为化工新材料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以及国际学术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规划面积2.2平方千米的化工新材料创新基地围绕科创研发、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三大板块,吸引、集聚国内外一流化工科创人才,目标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生态综合创新基地。
8、民机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在沪成立,航空材料国产化迈上新台阶
在工信部原材料司指导和我委的积极推动下,商飞集团牵头成立民机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并获批工信部航空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2018年,紧紧围绕商飞集团对民机材料需求,结合上海新材料研发、生产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组织新材料企业与航空领域应用对接,促进本市新材料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上海特一新材料、宝钢特钢等企业已完成商飞供应商资格认证,上海石化、华谊集团等正与商飞集团研究开展战略合作。同时为了更好促进航空材料产业链对接,在2018年调研基础上,策划推出2019年航空材料认证体系培训工作。
9、上海市新材料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复评
上海市新材料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为满足新材料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新材料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而设立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基地目前先后开发了“粉末冶金压烧”、“纳米浆料配制”、“材料老化性能检验”、“纳米母粒制备”和“纳米乳液乳化”等5个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承接了市教委15位中职教师赴企业实践任务,并成功开办了“2018’石墨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和“2018’3D打印在上海先进制造业中的应用”两个高级研修班。2018年顺利基地顺利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绩效评估。
10、上海新材料产业基金启动
根据《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为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2018年先后成立了2只新材料产业基金,围绕民用航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轻量化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项目投资和国际新技术的产业化引进,聚焦附加值高、土地依赖程度低、环境友好、与本市重点产业关联度高的新材料项目,主要支持基础性、带动性、战略性特征明显的产业领域。此举带动了社会投资新材料产业,一些民间基金组织对相关新材料企业给予了发展资金支持。